SEARCH

如何看待天氣預報準不準的問題;說說你遇到過的最糟糕的天氣是怎麼樣的?

筆者曾經因惡劣天氣航班大面積延誤被困在深圳機場二天二夜。因為有急事趕著從深圳回天津,出發去機場時深圳的天氣也可以,所以沒有仔細查看天氣情況。結果到了深圳機場,才發現由於航線所經過的地方天氣惡劣,不適宜飛行,航班大面積延誤。而其他交通方式,如高鐵,所以的票也早早被其他遇到同樣問題的旅客買完了。最終被安排在深圳機場附近的酒店住了二天才坐上飛機飛往天津。

1999年,筆者在澳大利亞悉尼留學,也曾在遇到過世界末日般的冰雹強對流天氣。那天,中午天氣還好好的,吃完午飯休息了一下,本想去圖書館,後來感覺有點累,就待在宿舍看書。看了一會,忽然聽到天空有低沉的轟鳴聲,感覺像是飛機飛過,緊接著有石頭砸中屋頂的聲音。我急忙跑到屋外查看,心裡嘀咕,到底是哪個調皮的小孩把石頭扔到屋頂上?正納悶時,冰雹就噼里啪啦地打了下來,緊接著轟鳴聲越來越大,整個天空越來越黑,冰雹也下得越來越密。大白天瞬時成了黑夜,地上鋪滿了大大小小的冰雹,大點的像雞蛋般,白茫茫一大片,感覺就像災難片中的世界末日來臨。

一、天氣預報的重要性

天氣預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凡是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需要天氣預報。

一是生產活動,比如農業漁業生產、海洋工程建設等等。農民靠天吃飯,尤其是在古代農業社會,人們通過觀察天氣變化總結出來一些天氣規律,並以諺語的形式口口相傳、代代傳播。比如「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東虹日頭西虹雨」等等。(更詳細的可看:古代沒有天氣預報,他們是怎麼看雲識天氣的?

二是日常生活,比如穿衣、出行、旅遊等等。由於旅遊一般涉及幾個城市,交通路線比較長,建議出行前仔細查看相關城市的天氣預報。如果是坐飛機,飛行路線的天氣也得關注,以免重蹈筆者被困深圳機場二天的囧境。如果是出海遊玩,由於海上惡劣天氣瞬時萬變,更需隨時關注天氣,7·5普吉島遊船傾覆事故便是一個深刻教訓。

三是防災減災,準確及時的天氣預報將大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颱風、暴雨(雪)、山洪、乾旱、高溫、冰雹等等氣象災害,都可能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017年3月1日,江蘇部分地區遭受風雹災害,截至6日9時統計,已造成3.5萬人受災,7人死亡,1.3萬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2.6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9億元。

20世紀三大 氣象災害

美國黑色風暴

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國西部草原地區發生了一場空前未有的黑色風暴。這種風暴是一種強沙塵暴,俗稱「黑風」,沙塵暴的一種,大風揚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牆,所過之處能見度幾乎為零。大風整整颳了3天3夜,形成一個東西長2400公里,南北寬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動的巨大黑色風暴帶。風暴所經之處,溪水斷流,水井乾涸,田地龜裂,莊稼枯萎,牲畜渴死,成千上萬的人流離失所。

秘魯大雪崩

1970年5月31日,秘魯著名的安第斯山脈瓦斯卡蘭山峰,發生了一場大雪崩,將瓦斯卡蘭山峰下的容加依城全部摧毀,造成兩萬居民死亡,受災面積達23平方公里。

孟加拉國特大水災

1987年7月,孟加拉國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水災。短短兩個月間,孟加拉國64個縣中有47個縣受到洪水和暴雨的襲擊,造成2000多人死亡,2.5萬頭牲畜淹死,200多萬噸糧食被毀,兩萬公里道路及772座橋樑和涵洞被沖毀,千萬間房屋倒塌,大片農作物受損,受災人數達2000萬人。二、天氣預報的準確率我們看天氣預報,最權威的就是中國天氣網(http://www.weather.com.cn/),選擇一個城市,比如天津,我們就會看到以下的網頁:

預報產品包括「今天」、「7天」、「8-15天」和「40天」,理論上預報時效越長,準確率越低。 我們看看「今天」的預報,一般我們比較關注的是晴雨,最高和最低溫度。天氣網提供了逐3小時的預報:

天氣預報有個術語叫時空解析度,例如天氣網的預報產品最精細的時間解析度是逐3個小時,最小的空間解析度是到縣一級。當然,還有比這更精細的,不過理論上來說,越是精細的預報,準確率越低。對於預報時效來說,時效越長,準確率越低。比如,當天的預報就要比7天的準確,準確率最低的是40天的預報。

關於天氣預報準不準的問題?

首先從專業的角度分析,常見預報產品的準確率在90%以下: 2014年,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為87.5%,最高和最低氣溫預報準確率分別為80.2%和84.4%。 2016年,我國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平均為87.2%,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預報準確率分別為80.9%、85.1%。

其次對於非氣象專業人士的公眾來說,天氣預報準不準一般靠自己的感受。比如預報要下了的雨或雪下了沒有?下了多大?報的高溫或低溫是否準確?以天津市區為例,如果預報明天下雨,就如天氣預報中經常出現的「部分地區」「局地有雨」,很可能是河西區下了很大,而紅橋區一滴雨也沒有。在這種情況下,河西區的公眾認為預報很准,紅橋區的公眾則認為預報很不準。降水的落區局地性很強,準確預報難度很大。在極端的情況下,有時甚至在同一條街道上,這邊雨下得不小,而對面則一滴雨也沒有。而對於溫度來說,每個人的體感溫度都不一樣,因而在對溫度預報的準確率方面評價也不一樣。這在季節轉換時表現最為明顯,比如夏秋轉換時,有人穿短袖,有人卻穿上了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