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旅遊業發展對環境正面影響有哪些?

開源節流。從源頭上避免了對環境的破壞。

比如說農村,原本燒柴做飯,幾百年都是這樣天經地義。但是砍伐的樹木都是山上的原始植被。發展旅遊業之後不是說人的素質得到了提升,而是旅遊業的發展普遍會提升當地人的生產效率。高效率的生產和生活下,能用液化氣就會用液化氣,沒必要冒著被毒蛇咬,被毒蟲叮,夏天中暑,冬天迷路的情況去砍柴。一罐120的液化氣用一個月一天4塊錢他不香嗎?(我奶奶一罐能用3個月,做飯用氣,洗澡太陽能或者一些掉落的樹枝樹榦就行了)農村人大多數還是會算賬了。

節流。這裡以我所知道的地區來介紹。桂林。兩江四湖景區,現在基礎設置完善,靜是優美的兩江四湖景區,原來是古代的護城河年代久遠堵塞形成了若干個湖,在70-80年代有很多窩棚區在湖邊,水質堪憂。後來為了打造桂林旅遊名城改造市區全面改裝,現在水質乾淨,風景秀麗。這個工程可以說是政府的強制動員力屬於城市基建。下面我在說一個不屬於基建範疇的。

七星公園景區。七星公園的花橋下有一條小河,這一條小河穿過了整個園區,也流經了著名的桂海碑林,按說這種河的水質應該很好,但是走近就會聞到一股惡臭。早年間去七星公園遊玩的市民都會遠離這些有味道的小河。河水污染的原因是上游沿河很多城中村往河水裡面排污,很有食品加工廠的污水。現在雖然水質還沒法跟灕江對比,但是已經好了很多了。食品工廠搬到了基礎設施完備的工業園,那邊有整套的污水處理設備。城中村的排水重新做了鋪設,廢水都到了污水處理廠。現在的水質不敢說多乾淨,至少河邊開始有人釣魚,流經公園的地方人們開始不抵觸它了。

最後再說一個我老家的情況。我老家在陽朔遇龍河景區內,遇龍河雖然水質一直都很好,但是不發展旅遊的時候大家都是以一種靠山吃山靠誰喝水的想法生活著,我老家的房子後面就是山,除了這一面的山上的植物不砍,山後到了每年夏天快秋天的時候也就是村民們囤積柴火的時候,景象就像是發生了山火撲滅了之後那感覺,靠著房屋那一邊山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因為下山的時候不會背著幾百斤的東西下山,都是把柴捆好找一塊懸崖往下扔(我們稱之為滾柴路)。這一條路上所有的植物也基本沒辦法保全,雨季的時候看這條路就像是一張純綠色的圖片被人用黃色的畫筆從中間畫了一筆絲的。河裡有很很多野生魚,本來大家都是釣,下網。後來工具從外面引進了之後,各種絕戶網,地籠。這還不是最過分的,最過分的是有一年有一個上游的老哥缺錢想弄點錢,就用高劑量的農藥放到水裡。他想的是他在兩頭都布好了網,網中間下藥,魚就全部被弄暈上水面,他就在上面撿就行了。結果葯的劑量太大了。從他下藥的水域,一路下去十幾公里全由的魚都中毒了。第二天早上都還有魚死在水面上,整條河都是一股腥臭味。(這個人據說蹲了十幾年)

現在開發旅遊很多年了,大家已經習慣於圍著旅遊業賺錢和生活了,沒有人願意去砍柴了,打魚人還有,但是相關單位也都做過宣傳熟知禁漁期。現在河邊的景象找一個平靜點的水仍點剩飯剩菜過不到幾分鐘就會看到各種魚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