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惠州3月25日電 (記者 程景偉)春雨潤物,萬物生長,早春時節正是魚苗生長的黃金時期。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海洋漁業試驗中心基地、廣東農技推廣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輕騎兵團隊25日在惠州大亞灣海域組織開展增殖放流活動,140萬尾黃鰭鯛、鞍帶石斑、斜帶石斑、豹紋鰓棘鱸魚苗種在基地碼頭入海,將有望進一步促進海洋漁業資源增殖和水域生態環境修復。
增殖放流是指採用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庫等公共水域投放苗種、親體等活體水生生物的活動。
增殖放流活動現場 周禮雄 攝據了解,廣東省已制定了《廣東省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規劃》《廣東省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術指南》,規範海洋生物增殖放流,並且每年制定海洋生物增殖放流實施方案,根據不同水域增殖放流功能定位科學安排放流物種、數量和結構,推動增殖放流工作科學、規範、有序進行。
作為廣東省唯一的海水漁業資源增殖站,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海洋漁業試驗中心基地每年都會承擔國家、省、市下發的增殖放流項目,將海水魚、蝦、貝等人工苗種投放於廣東海域。此次增殖放流苗種均是由該基地精心培育的大亞灣海域本土品種,並按《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等國家和廣東省的有關規範性要求,對苗種規格、質量進行把關,確保放流的魚苗種健康、有活力且經官方檢疫合格。
據該基地負責人介紹,2023年該基地將繼續在不同時段安排增殖放流活動,後續預計還將有超過100萬尾魚苗、1500萬尾蝦苗放流至廣東海域,確保增殖放流在改善和優化廣東海域水生生物資源結構中發揮作用。
截至目前,該基地已累計在廣東省各海域增殖放流了各類海水魚苗超2600萬尾、蝦苗2.7億餘尾、紫海膽30餘萬粒、翡翠貽貝200多萬粒。(完)
【編輯:田博群】